close

思考了許久是不是該來寫一篇關於「掉坑」及其後續發展的文。(到底什麼跟什麼XD)近期因為身體欠安所以呈現閉關大休的狀態,短時間內應該還是不會進劇場看戲。身休腦不休,所以想說還是來寫一個關於為何突然開始看戲的文。

以前有進劇場看過一些演出,印象最深大概就是舞太鼓飛鳥組(已經是國小的事情),還有阿卡貝拉樂團(忘記哪國來的),因為都不是主動購票,所以真的沒啥印象,大概也因為以前外務較多,所以生活裡一直沒有接觸劇場這塊。

一切完全來自於一個偶然的機緣,就是看了臺灣豫劇團的《飛馬行》,看的當下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,只是想說為什麼不能好好說中文?(現在想來實在覺得太愚蠢,河南戲當然講河南話啊!請原諒當時無知的我XD)但不知為何,之後腦子裡老是跑出戲裡音樂的旋律,曾在某個訪談裡聽到這麼一句話,「哪怕只是一個腔,都會在你的心頭繚繞。」完全就是這麼回事,掉坑真的是一瞬間的事!

因為這麼一個機緣,從此戲路大開,什麼都看什麼都去嘗試(雖然被雷過),以下以初次看的劇種做分享:豫劇、歌仔戲、京劇、客家戲、越劇和現代劇。

豫劇:

《飛馬行》的音樂呈現出浩浩大漠的壯闊又帶點滄桑感,在遇見飛馬時,唱詞裡道出了時代的悲歌與無奈,是我特別喜歡的段落。除了戲好看之外,其次豫劇的高亢唱腔聽起來很爽、很舒壓XD。後來也因戲認識一些同好,也推了一些人入坑,這才發現原來我推人入坑的功力還不錯!

歌仔戲:

看的第一齣歌仔戲是奇巧劇團的《蝴•蝶•效•應》,老戲新編加上各種曲調的混融十分有趣!特別喜歡戲裡黃梅調的改編,大概是因為從小就聽媽媽唱黃梅調吧?要不是唱《江山美人》的戲鳳一折,就是《梁山伯與祝英台》的遠山含笑等片段,相較之下其實對歌仔戲相對陌生。

若要說看純歌仔戲的話,那就是明華園日字戲劇團的《女寇息紅淚》,對陳勝在的印象就是十幾年前中視的《大巡按番薯官》,當時每週六放學必看的戲啊!(好的表演十幾年後還記得實在太厲害XD!)

京劇:

首次接觸京劇是在佛光山的江蘇文化藝術節,由江蘇大劇院帶來折子戲的演出,有《白蛇傳-遊湖》、《掛畫》、《赤桑鎮》、《天女散花》等。南部的京劇演出實在是少到屈指可數,應該是說幾乎沒有,國光劇團的戲也都是在公視表演廳才看得到。(公視表演廳真的不錯只是時段不太好)在幾次戶外演出的場合,例如高雄春天藝術節的《見城》或是臺灣豫劇團在庄頭藝穗節演出的《快打三國》,聽到不止一次的耳語,「咿咿哦哦的這是京劇啊?」、「這我聽不懂啦!」,不難理解為何京劇很難過濁水溪啊啊啊!因為語言跟唱腔就是個很高的門檻。

客家戲:

很難想像我連客家戲也看吧!之前因為工作關係,有一段時間蠻常聽到客家話,聽久了也覺得挺好聽的。我特別喜歡客家山歌,有種特殊的腔調與轉韻,很有韻味。第一次看的客家戲是榮興客家採茶劇團的《膨風美人》,是在講客家出產的膨風茶的故事,這齣戲獲得客委會的支持,算是推廣演出。只是有點好奇,高雄有旗山、美濃,屏東有六堆,卻組不出南部的客家劇團?這疑問在後來聽鄭榮興老師的演講後就獲得了解答。

越劇:

目前還無緣現場觀賞,而是在youtube上看到,由章瑞虹老師主演的《梅龍鎮》,剛開始其實聽得很不習慣,因為字全部黏在一起。直到朋友傳來一段影片,由福建的芳華越劇團小生王君安演出《山河戀》裡的《送信》一折,一看不得了,讓我也愛上越劇!除了王君安的顏值氣質之外(我覺得小生的氣質比顏值還重要),更喜歡她的唱腔,特別有韻味!希望有一天她能來到臺灣演出啊啊啊!(小三通應該蠻方便的啊XD)

現代劇:

第一齣是春藝小劇場盜火劇團的《過氣英雄傳》,辦公室的廝殺題材結合布袋戲實在很特別。雖然現代劇和戲曲我都會看,但對我而言差異最大的部分是音樂的多寡。記得在國父紀念館看春河劇團《我妻我母我丈母娘》時,由於過場沒有音樂而且時間有點長,那時突然有種尷尬感,觀眾開始窸窸窣窣的說話,我就直接出戲了...。這才發現我為什麼會鍾情戲曲的原因,再加上我喜歡文謅謅的文字,所以看戲曲兩者都兼顧到了,如果純聽音樂會可能會睡著XDD

---------------------

劇場的魅力真的要在現場才能感受得到,千萬不要覺得看DVD就好,幹嘛一定要買票進劇場!?因為臨場感完全不一樣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,不管是看戲或聽音樂會,那樣的氛圍在DVD裡是感受不到的,而且你看到的畫面是導播或剪接想讓你看的,這時你已經失去主動的觀戲視角,感受到的東西或許就會不太一樣。尤其自己做這行的完全明白,不是現場的東西「眼見不一定為憑」。(這什麼註解XD)總之,進劇場看戲就對了啦!

 

arrow
arrow

    逸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