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幸入選文化部維基百科種子寫手,於是參與了9月1-2日的維基百科工作坊,地點是臺北的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,鄰近臺北北門。
搭上6:55的高鐵直奔到臺北,接著走地下街花了大約25分鐘的時間,在整點抵達上課地點。
一開始講師主要先介紹適用在維基百科的資料來源,可以是第一手資料的數據和已整理成期刊書籍的第二手資料,其餘像是粉專、新聞其實都不是適合的來源。
接著各組依據課前提供的詞條題目,開始討論及分配工作項目,這兩天的工作坊目的主要就是讓我們能從創建詞條、內容撰寫、上稿、完成詞條定義,還有各項功能介面的使用。我們這組的詞條是「臺灣有用植物調查」,眼見應該有6人的小組實際只來了3位,人力緊縮加上相關資料極為有限,講師提醒我們內容可以不用寫多以及提示可下的標題,接著我們就用雲端共同撰稿,除了各自努力,需要時也會再做討論。
組員先依據手邊現有文獻資料,將詞條標題分為開頭、計畫內容、重要學術成就、主要參與人員,在講師確認各組的標題可以後,進入下一個階段依據各自負責的標題撰寫標題內文。由於剛開始寫,很容易落入參考文獻的文字框架裡,講師要大家在寫完之後,重新以自己的話寫一遍,如果有名字、年份等不易記起來的單字,可以先用特殊符號暫代,寫完後再去翻文獻更正。
中午提供便當、下午是點心餐盒,不愧是文化部,有錢哪~我們還特別從餐盒上的商標找到這個便當的價格,想知道不同機關吃的東西差多少。整天下來的進度是完成草稿,等待明天再上稿。
即使經歷從上午9點到下午5點精實的課程,又伴隨著陰天不確定的天候情況,但畢竟都來臺北了,還是想和朋友聚聚,於是和朋友以馬拉松的方式接力用餐,最後以冰品結束當天的行程,回到飯店才8點,嚇歪室友。
這次入宿城市商旅站前館,主因在於之前常住的德立莊也是城市商旅體系,雖然沒有德立莊的自助吧,但因為是住兩個雙人床,所以我們有四份早餐,本來想說多的兩份當午餐,殊不知第二天還有午餐啊!不愧是文化部。(是直接略過課程吃午餐的意思?)
第二天完成上稿後,新條目終於可以呈現在世人眼前,還有最後一步:「完成定義句」。定義句的意思就是用一句話形容這個詞條,例如臺灣豫劇團的定義句是「臺灣唯一的職業劇團」(請搜尋)。新建的定義句要到wikidata去創立,而每個詞條在wikidata都有一個專屬於該詞條的編碼,也就是它的身份証的意思(就像人名可以修改,但身分證字號不能修改,它一輩子只屬於你一人),每個詞條都可以編輯定義句,或是基本資料,而且詞條的中英文版也是靠wikidata去連結的喔!
完成任務可以好好吃便當了,此時承辦人趕緊表示:「便當是要讓大家帶走的,不是在這裡吃的。」不到五分鐘峰迴路轉,從遠處而來,差點要在細雨狂風中吃便當的人終於有個安心落腳的地方。目測除了我們,其他留下來吃飯的大多是鐵道部員工。
本來有想留晚一點或是隔日再回高雄,但看著這個還沒有很糟但隨時可能變遭的天候,想想還是算了,下回再見。
留言列表